新一年拉開大幕,新目標展露眼前。
2020年和“十三五”,
南京成績單成色有多足?
2021年和“十四五”,
南京如何在格局重塑中搶佔先機?
新一年,
政府還要為百姓辦哪些民生實事?
1月12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市長韓立明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1
2020成績單:打贏三場硬仗
韓立明用“奮力打贏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防汛抗洪三場硬仗,交出了應對大戰大考的優異答卷”對不平凡的2020作了詮釋,並正式交上政府工作成績單——
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可比價增長4.5%左右,增幅居GDP超萬億元城市前列,經濟規模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十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7.7億元、增長3.7%,税佔比85.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正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對全省進出口增長貢獻率近六成;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1.71%。
而在具體展開的七項工作中,南京成績可圈可點——
01聚焦抗擊疫情
全市用27天實現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45天實現93例本土病例治癒“清零”,實現了“病患零死亡、醫護零感染”。
02聚焦經濟發展
危中搶機推出“四新”行動,370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過2400億元。
03聚焦創新名城
我市躍升至202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21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04聚焦改革開放
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公共資源不見面交易成為全國標杆,“拿地即開工”“一業一證”、不動產登記等改革走在前列。
05聚焦城市功能
江心洲長江大橋(五橋)、上壩夾江大橋(浦儀公路西段)建成通車,繞城公路環線形成閉合。
06聚焦三大攻堅戰
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本地法人P2P機構完成線上全面清退。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
07聚焦社會建設
經人大代表票決的10件實事全面完成。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韓立明圍繞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對“十三五”進行高度凝練總結。
❖“強”的基礎更加堅實,城市首位度、競爭力顯著提升。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人均GDP超過2.4萬美元。形成1個5000億和4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羣。
❖“富”的內涵更加豐厚,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改善。
市公衞中心、鼓樓醫院江北院區、市中醫院新院區、兒童醫院河西院區建成投用。
❖“美”的底色更加靚麗,城鄉面貌和功能品質顯著提高。
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21.5%,創成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高”的標識更加鮮明,文化軟實力和城市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再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三年測評總成績在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三。
2
未來5年南京啥模樣?
建“四高城市”,經濟總量破2萬億元
五年後的南京啥模樣?相信不少市民都有過期待。
根據《中共南京市委關於制定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規劃綱要(草案),提請此次人代會審議。
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對該《草案》作説明,為市民勾勒未來5年南京的發展藍圖和升級路徑。
錨定二〇三五年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的遠景目標,未來五年——
要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聚力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探索走出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子,打造富於現代化內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超大城市。
“四高”成為南京未來要打造的“城市模樣”:
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實質性成效,建成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4.5%,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左右。
建設高能級輻射的國家中心城市
經濟在高質量軌道上穩健增長,發展速度居同類城市前列,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大中城市十強,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基本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
建設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
居民就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萬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務現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城市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質量、人居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建設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韌性城市
市域治理和服務更加精準化精細化,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公眾安全感保持95%以上,法治建設滿意率超過90%,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聚焦五項任務——
01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着力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
02
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着力構築參與未來競爭的戰略高地。
03
高水平推進改革開放,着力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04
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着力創造廣泛享有的高品質生活。
05
遵循特大城市發展規律,着力打造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樣板。
3
今年怎麼幹: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
南京龍潭港碼頭一派繁忙。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
預期性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
✦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均增長8%;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
✦全社會研發費用佔GDP比重3.48%;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省定標準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定調控目標以內。
約束性指標——
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續下降。
圍繞上述指標,
南京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落實國家戰略,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更多全球新品和一線品牌來寧首發、設立首店。
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打造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大力發展航空製造、航空物流、保税維修等產業。
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打造長三角綠色發展增長軸、跨區域合作新樣板。
推動南沿江鐵路、寧淮鐵路建設,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寧蕪鐵路外繞工程,建成寧句城際,推動寧揚、寧馬、寧滁等跨區域城際軌道交通建設。
啓動寧宣黃城際鐵路及祿口機場站高鐵樞紐預研、機場三期擴建等前期工作,謀劃形成新的綜合交通樞紐。
續建寧宣、寧合和寧馬改擴建等高速公路項目,完善幹線公路網。
(二)持續推進“121”戰略,加快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科技佈局,推動紫金山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更多原創成果。
健全科技企業梯次培育矩陣,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1.2萬家,獨角獸、瞪羚企業總數超過500家,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以上。
實施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重點培育40家左右高水平新研機構。
支持在寧重點高校建設大學創新港,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
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推出紫金山英才卡,推動人才安居保障提速。
(三)堅持補短板鍛長板並重,加快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深入實施“鏈長制”,確保八條重點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
重點培育240家產業鏈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鏈主”式企業,新增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15家。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打造10個全國有影響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實施企業上雲示範項目,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400億元。
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提速,確保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災備中心上線試運行,爭取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項目落地。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激發內生髮展動力。
完善企業註銷機制,試行“休眠”制度,免除創新創業後顧之憂。
擴大“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建好“寧企通”、12345“一企來”等平台,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秒觸發、雲兑現”,更好迴應解決企業訴求。
支持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開展首創性探索,推進QFLP、QDIE、跨境人民幣業務等試點,建設數字資產登記結算平台,打造數字金融發展先導區。
先行先試“極簡審批”,加快法治園區建設。
實施產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探索產業用地收儲,改革工業用地出讓方式。
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路徑,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
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新增市場主體22.5萬户,累計達170萬户。
(五)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
加強雙主城交通聯接,續建和燕路、建寧西路等4條過江通道,深化錦文路過江通道前期工作。
續建10條、開工2條地鐵線路,建成地鐵2號線西延、揚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項目,續建紅山路—和燕路、機場二通道等快速路項目,實施惠民大道等6個重要節點綜合改造。
加快打通東麒路北延等22條跨區域“斷頭路”,改造小微堵點15個以上。建成馬羣綜合換乘中心,主城區新建公共停車場18處,進一步緩解停車難。
實施棚户區改造2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108個,動態排查整治危房。
開展200條背街小巷整治,實施20個小微公共空間改造項目,持續改善城市品質。
加快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創建215個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
(六)着力夯實“三農”基礎,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運用技術手段對耕地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規範佔補平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
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和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110億元。
推進全域美麗鄉村提質擴面,創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0個,建成美麗宜居鄉村475個。
持續推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重點支持“一南一北”幫扶地區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七)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展現美麗古都更高顏值。
深入實施“4+1”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確保28條入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
高質量打造綠博園、上元門、三橋濕地公園等城市客廳。
實施10個河道和15個暗涵整治提升項目,消除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網空白區,確保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
啓動建設低碳先鋒城市,制定碳排放率先達峯行動方案,開展碳中和研究,持續壓減煤炭消耗總量。
啓動公園城市建設,加快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規劃建設,全市新增造林、沿江修復濕地均完成2000畝以上。
(八)大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快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推出《雨花組歌》等精品力作。
推進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小西湖、評事街、浦口老火車站等保護更新。
啓動南京博物館新館建設,建成城牆博物館新館。
穩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
推進小劇場建設運營,建成南京美術館新館、江北圖書館。
建設世界文學之都示範空間,舉辦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南京和平論壇,擴大文化影響力。
(九)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推進186項防汛消險項目建設、16個積淹水片區改造。
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強化疫苗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管理。
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推動隱性債務降規模、降成本、降風險,規範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和擔保。
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
(十)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加快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分配政策,有效擴大中等收入羣體。
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零成本”專用場地保障,新增就業參保大專以上人數30萬。
探索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辦法,推動相關重點羣體應保盡保。
優化基本醫保制度體系,有序擴大職工醫保個人賬户使用範圍。
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新開辦義務教育學校12所,新改擴建幼兒園30所,增加學位2.8萬個。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佈局優化,支持新五區創建三甲醫院。
支持佈局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家庭養老牀位,推進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建設。
大力發展托幼服務,爭創國家級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
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辦好南京馬拉松等賽事。
新開工保障房650萬平方米、竣工260萬平方米,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萬套。
保障性租賃住房用地按需供給,積極盤活存量房源,籌集市場化租賃住房8萬套。
4
50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交由人大代表審議並票決
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公佈的民生實事項目關注度非常高。
韓立明説
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共徵集建議4300多條,召開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內的座談會18次,經過8輪研究論證,形成十二類50項候選項目提交大會,將在此次會上由人大代表審議並票決。候選項目當年投資約410億元。
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瞭解到,去年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500餘位市人大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12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票決,選出最終實施的10件。這也是南京歷史上首次在人代會上通過人大代表投票方式決定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根據兩會前夕市人大常委會發布的消息,去年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39個子項目,一半以上超額完成任務。
今年的人代會上,將繼續由人大代表以投票方式決定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候選項目分為12類50項,涉及衞生、教育、養老、就業、交通、體育等多個方面,與老百姓息息相關,是值得期待的新年首個民生大禮包。